投稿指南

《轻工学报》稿件修改细则

发布者:学报编辑部发布时间:2013-09-23浏览次数:2595

 

本刊是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科技部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中国科学技术文献数据库收录期刊、中文科学技术期刊数据库收录期刊.本刊刊发的所有论文均已通过中国期刊网(http://www.chinajournal.net.cn)及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的万方数据资源系统数字化期刊群(http://www.chinainfo.gov.cn/periodical)进入Internet面向世界传播.因此,按要求改好您的论文,意义重大,希望您高度重视.

根据国家标准及《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制定本细则.为减少差错,提高审查、排版、校对效率,请认真阅读本修稿细则,并按照下述要求对您的文章一一核查、修改,望予合作.

一、全文格式及要求

稿件全文格式如下: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作者所在单位,所在省、市  邮编)

  要:(200字左右为宜)

关键词:(38个)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由编辑部填写)

收稿日期:(首页脚注,由编辑部填写)

基金项目:(首页脚注)

作者简介:(首页脚注)

引言

正文

结论

参考文献

英文部分(包括标题、作者及单位、摘要和关键词)


分项说明如下:

1.文章题目――应准确地表达论文的中心内容,做到简明、具体、确切,一般应在20个汉字以内.

2.作者姓名及所在单位――若为多人合写,请排定列名顺序,一旦登记,概不更动.稿费、样刊寄发第1作者.各作者姓名之间,用逗号“,”隔开,间空1格.每位作者应分别注明其工作单位全称(科研院所准确到室;大专院校准确到系;工厂准确到车间科室)、所在省市名称和邮政编码,不同工作单位的作者应在姓名右上角加注不同的阿拉伯数字序号,并在其工作单位名称前加与作者姓名右上角序号相同的数字.多个作者工作单位之间用分号“;”隔开并分行排列,整个数据项用圆括号()括起.例如:

刘朝晖12,缪菊红1, 沈新元2

1.郑州轻工业学院化学工程系,河南 郑州  450002

 2.东华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上海 200051

3.摘要――请用第三人称的语气,直陈您研究工作的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尽可能用数据客观如实、准确简练地写清楚,起到看完摘要、不看全文就知道您的论文主要内容的作用.要摘入您这篇文章不同于前人的新工作和您特别强调的观点;要排除在本学科领域已成常识的内容;不得只是简单地重复题名中已有的信息;要采用规范化的名词术语;商品名称应加注学名;缩略语、代号等,除相邻专业的读者也能清楚理解的以外,在首次出现时,必须加以说明.

4.关键词――能反映文章主题、研究角度与特点的术语,对文献检索有重要作用.每篇文章一般可选3~8个关键词,可按GB/T 3860的原则和方法,参照各种词表和工具书选取;未被词表收录的新学科、新技术中的重要术语,也可作为关键词.关键词必须按其重要性依序排列.多个关键词之间用分号“;”分隔.此栏的最后,不加标点符号.如:

关键词:汽车;冲击接触;有限元法

5.中图分类号――为从文献的学科属性实现簇性检索并为文章的分类统计创造条件,请根据《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第4版)》(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9年版)进行分类.一般应标明1~3个分类号.主分类号应排在第1位.多个分类号之间用分号“;”分隔.分类号的最后,不加标点符号.例如:

中图分类号:O572.11;TM26

6.文献标识码、收稿日期――您只写上这两个栏目的名称即可,内容由编辑部填写.文献标识码放在中图分类号之后,前空4格;收稿日期放在首页脚注位置,用10字长横线与内文分开.

    7.基金项目――获得基金资助产出的文章,应以“基金项目”为标识注明基金项目名称,在圆括号内注明该项目批准文号,并出具相关证明.多项基金资助项目应依次逐一列出,用分号“;”隔开.此栏放“收稿日期”下,最后不加标点符号.例如: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69774011);国家重点基础研究专项基金资助项目(G1998020307

8.作者简介――本刊一般只刊发第1作者的简介;研究生为第1作者时,如果其导师也是作者可同时注出其导师简介.著录格式为: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所在单位及职称,学位,主要研究方向.

9.引言――要写的内容大致有:

1)研究的理由、目的和背景等.包括问题的提出、研究对象及其基本特征,前人对这一问题做了哪些工作、存在哪些不足,希望解决什么问题、解决该问题有什么作用和意义,研究工作的背景是什么等.

2)理论依据、实验基础和研究方法.如果沿用已知的理论、原理和方法,只需提及一笔,或注出有关的文献.如果要引出新的概念或术语,则应加以定义或阐明.3)预期的结果及其地位、作用和意义.要写得自然、概括、简洁、确切.

引言的写作要注意开门见山,言简意赅,突出重点,实事求是,以理服人.

10.正文――论证部分,系指引言之后、结论之前的部分,是论文的核心部分.论文的论点、论据和论证都在这里阐述,因此要占主要篇幅.应明确您的文章的体裁,不要把研究报告与文献综述糅在一起写.

研究报告应以反映您的科研成果为主,重点在您做了什么,主要包括理论分析、实验材料及仪器、实验及测定的方法和过程、实验结果及其定性或定量分析与讨论等.对实验结果以图和(或)表(必要时)等手段进行整理(注意图、表、文不要相互重复),通过数理统计和误差分析说明结果的可靠性、再现性和普遍性,进行实验结果或理论计算的比较,说明结果的适用对象和范围,检验理论分析的正确性,阐述结果的意义,说明与前人所得结果不同的原因,阐述作者自己的见解等.

文献综述应主要评述国内外现状、研究热点、发展趋势等问题,引用文献应新、准、全,不要把文摘文献当全文原件引用,注意每项动态都应有出处.

总之,对正文的具体要求是:1)论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合理;2)事实、数据、计算、语言等准确,给出的式子、数据、图表以及文字、符号等都要准确无误;3)内容丰富,文字简练,条理清楚,逻辑性强,表达形式要与内容相适应;4)意保密.

正文中使用的一级标题序号形式为123……(引言部分序号为0);二级标题的序号为1.11.2……2.12.2……;三级标题的序号为1.1.11.1.2……2.1.12.1.2……;一般四级标题用1),2),3)……注意一、二、三级标题均另行顶格排,题序数字后空1格,但不加标点;三级标题后空1格接排后文.

在能表达清楚文章内容的前提下,全文应力求把数学推导过程、公式、化学结构式、化学反应方程式、计算方程式等,精减至最低数量,以节约版面.后文有引用的在其后加序号①②③……,居右排.计算公式中一定要注意“量=单位”是不对的,数字后一定要有单位。量的名称不要与单位混淆,如“V=5V”是不合适的,公式中字母的大小写与正斜体应明确并全文统一(尤其图、表、文的统一)。

来稿中的图要少而精.插图中的曲线(或直线、折线等)若为实验结果,必须用“”、“”、“等符号逐个标出你的实验点.图注应写在图题下部或图中.实验点太少,则不应画成曲线,可用折线、表格来表达.插图的宽度,一般以10cm为宜,以便进一步加工.插图应在白纸上画清楚,或用绘图墨汁工整绘于描图纸上,图中的数字、文字、符号等,应准确、清晰.坐标图标目中的量的名称及符号与单位应齐全,并分别置于纵、横坐标轴的外侧,居中.正确标示图序(全文从1开始连续编码)、图题、图注.绘制好的插图,应以胶带粘贴边角,固定于文稿中,以便扫描加工.

若稿件中插图为计算机绘制或扫描的,请将图文件转换成Photoshop软件可识别的格式存盘后,寄软盘来或通过E-mail发送本部.

来稿中的表须为“三线表”(参见表1),表项(纵第1栏)与表头(横第1栏)间逻辑上为主谓关系,表头前后栏间为递进或并列关系.表中的参数应标明量和单位的符号;若大部分栏单位相同,可将该单位标注在表的右上角,其余单位标注在相应的栏内.“表序”、“表题”要完整,且居中排于表格之上;“表注”字应略小于正文,排于表下(在表格轮廓范围内左右各缩进2格以区别正文).

表内“空白”代表未测或无此项,“―”或“……”代表已检测但未发现,“0”代表实测结果为零.

外文字母要分清文种、分清大小写以印刷体工整书写(最好打印).易混淆的如希文α与英文a或数字2,希文γ与英文r,希文μ与英文mu,英文I与罗马字Ⅰ,以及破折号与一字线、半字线等还宜用铅笔加以说明.

11.结论――在理论分析和实验验证的基础上,通过严密的逻辑推理而得出的富有创造性、指导性、经验性的结果描述.主要内容包括本研究结果说明了什么问题,得出了什么规律性的东西,解决了什么理论或实际问题;对前人有关本问题的看法做了哪些检验、哪些与本研究结果一致,哪些不一致、作者做了哪些修改、补充、发展或否定;本研究的不足之处或遗留问题是什么等.概括应准确,措词应严谨,应提供明确、具体的定性和定量的信息,避免自我评价.

12.参考文献――内部资料、产品或公司简介等读者无法查找的非正式出版物不得引用.引用“待发表”的文献,必须注明何刊何卷何期待发表,这个刊物还必须是正式出版物,才可引用.参考文献应在正文中引用处标出,并按在正文中出现的先后次序列于文后;其序号左顶格,用方括号加数字表示,如[1][2],……先后顺序应与正文中标示的序号一致.参照ISO 690ISO 6902,每一参考文献条目的最后均以“.”结束.

专著的著录格式

[序号]  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M].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示例:

[1]  李兴昌.科技论文的规范表达[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5.3450.

期刊的著录格式

[序号]  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J].刊名,,卷(期):起止页码.

示例:

[1]  冯绍彬,董会超,夏同驰.Fe-Ni-Cr不锈钢镀层的电镀工艺研究[J].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172:14.

专利的著录格式

[序号]  专利所有者.专利题名[P].专利国别:专利号,出版年--.

示例:

[1]  Harry M,Van Tassell,Arlington Heights. Process for Producing Para-Diethyl-Benzene[P].US:3 849 508,19741119.

    各类参考文献中的主要责任者若在3人以内时,请全部列出作者姓名;3人以上时,必须列出前3人姓名,然后才加“等”予以省略.关于外文文献,作者姓前名后,并删去缩略点;期刊文献标题一般仅句首一个字母大写,期刊名实词首字母大写;专著文献则书名、出版地、出版社均为实词,首字母大写。

13.英文部分

英文格式如下:


文章题目的英文翻译

作者姓名的汉语拼音书写

(“作者单位,城市  邮政编码,中国”的英文翻译)

Abstract:

Key words:


要说明的是,标题一般只需首句一个字母大写,其余全用小写.作者姓名按GB/T 16159的有关规定,参照ISO 690,用汉语拼音拼写,姓前名后,中间为1个空格;单姓或复姓的全部汉语拼音字母均应大写,双字名中间加连字符,名的首字母大写.如ZHANG Jin(张瑾)WANG Xiqing(王喜庆)OUYANG Xiu(欧阳修).多位作者的书写格式参照中文样式要求,注意与中文信息对应.

    英文摘要内容必须与中文摘要内容对应,不要另搞一套;一般用第三人称,译文应通顺、规范,遵循英文的语法修辞规则.写好后请细看几遍再定稿并注意检查落实句首首字母,月份首字母,专有名词部分的实词首字母,国际组织、国际会议、条例、文件、团体等名称中实词的首字母,报纸、书刊名称中的实词首字母,人称代词I,量和单位符号中规定应大写的字母等,均应大写.

关键词在顺序上要与中文的一一对应;关键词一般用单数形式,首字母用小写;各关键词之间用分号“;”隔开,最后不加标点.

二、注意使用法定计量单位

我刊要求稿件必须使用法定计量单位,请您参阅GB 258691GB 3100~310293等国家标准执行.一些常用法定计量单位的国际符号为:长度用nm,μm,mm,cm,m,km(不用Å,mile,yd);质量用μg,mg,g,kg,t(不用lb,qr,oz);力用N(不用kgf,tf,dyn等);压力用Pa(不用atm,mmHg,mmH20等);能量用J(不用Cal,erg等);功率用W(不用hp等);时间用s,min,h,d,a(不用“月”);物质的量用mol(不用克分子等);物质的量浓度用mol/L,mol/m3(不用克分子浓度M,当量浓度Nppm,ppb等);组合单位中,用r/min代替rpm等.单位的国际符号适用于公式、数据表、插图、叙述性文字等一切使用单位的场合.

常见的单位符号大小写混淆示例见表1

1  常见的单位符号大小写混淆示例


单位名称

错误符号

国际符号

M

m

T

t

千克

Kg

kg

[]

Mol

mol

[斯卡]

pa

Pa

摄氏度

oc

电子伏

ev

eV

[]

HZ

Hz

m

min

sec

s

[]

hr

h

day

d

y,yr

a

[]

Joule

J

[细胞]个每升

cells/L

L-1

 

 

 


 化学物质之间的质量比应表示为:m(A)�sm(B)=2�s1的形式(A:B=2:1是错误的);化学物质之间的体积比应表示为V(A)�sV(B)=2�s1;化学物质之间的量比(或摩尔比、粒子数比)应表示为:n(A)�sn(B)=2�s1,括号内的AB应为化学物质的分子式或化学名称.

化学物质的质量分数应表示为w(A)=20.4%的形式(A=20.4是错误的);化学物质的体积分数应表示为φA=20.4%的形式;化学物质的摩尔分数应表示为x(A)=20.4%的形式.

要强调的是,只有物质的量浓度才能称为浓度,单位为mol/L(mol/m3),可表述为c(A)=3.0 mol/L.质量浓度可表述为:ρ(A)=3.0 g/L,但不得简称“浓度”.称质量分数、体积分数为“浓度”是错误的.

三、其他注意事项

修改稿件,宜静心凝神时提笔.修改完毕,希望您能逐字、逐标点再细读两遍,尤其要注意核查数据、公式、符号、计量单位、引文等是否有误.

登录http://zzqb.cpbt.cnki.net在线提交修改稿

 

祝您稿件修改成功.

《轻工学报》编辑部 

地址:郑州市科学大道166 

邮编:450001

E-mailqgxb@zzuli.edu.cn

电话:0371-86608635   86608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