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公告

《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5/6期(全文下载见附件)

发布者:学报编辑部发布时间:2020-01-12浏览次数:212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道路


两个决不会”是否与“两个必然”相矛盾——纪念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发表160周年……………………………………杨思基(1)

摘要:“两个必然”是指无产阶级战胜资产阶级、社会主义战胜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与历史趋势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是资本主义基本经济规律和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共同发挥作用的结果。这是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结论。而10年后的1858年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又指出:无论哪一种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两个决不会”与“两个必然”有着内在的逻辑关联,二者不仅不相矛盾,而且“两个决不会”是结合具体历史条件进一步论证说明了历史必然性的实现因历史条件的限制有一个艰难、曲折甚或反复的复杂过程,历史条件越是不够成熟与具备,这种艰难性、复杂性、曲折性、反复性和过程性的特点就越突出。唯物史观正是在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生产关系进行了特殊社会历史规定性的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基础上而得到经验实证的充分证明,从而成为一门探讨人类社会历史真相的科学,并与唯心史观和各种空想社会主义、假社会主义划清了界限。这要求我们牢固确立共产主义奋斗目标,同时又要为实现这一奋斗目标做好长期艰苦斗争的思想准备,切实做好实现共产主义的各种历史条件的准备工作。


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的思维逻辑探析……………………………………赵吉(12)

摘要: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是恩格斯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原理研究人类社会早期发展的经典著作。通过对原著文本的分析,可以发现该著作的写作意图并非仅仅阐释国家产生的历史进程。恩格斯所描述的社会是一个综合了观念、结构与组织的有机整体,其中关乎社会分工、财产分配与阶级分化的社会经济结构是联结家庭观念与公共组织的中心,而恩格斯呈现的社会经济结构恰恰又是以各个时期生产力发展的水平为基础的。在恩格斯看来,私有制或私有财产的出现对于改变家庭观念、导致男子对女子的统治,以及从社会中衍生出国家起到了最为基础性的作用。


新中国70年道路自信的党性逻辑和源泉……………………………………程耀明(20)

摘要: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这70年是中华民族和中国发展史上波澜壮阔的时期,是中国共产党在全国执政并带领各族人民创造无数奇迹、取得辉煌成就的时期,这些成就概括为一条就是开创了中国道路。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经得起在全国执政的严峻考验,不断增强综合国力,不断提升国际影响力,根本原因也在于开创了中国道路。今日中国的道路自信源于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存在着逻辑上的因果联系:(1)民族站起来构筑了道路自信的初始基础,它源于中国共产党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信仰、对其执政能力的信心、对国际形势的正确判断。(2)人民富起来形成了道路自信的实现条件,它源于党的团结和坚强领导,源于人民的拥护,源于制度优势。(3)国家强起来提升了道路自信的认知水平,它让人们充分认识到,中国道路从历史深处走来,具有自信的民族基因:中国道路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具有自信的社会基础;中国道路以人类进步为指向,具有自信的国际风范。从党性角度探讨道路自信的源泉,有助于我们深刻认识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历史本真和现实定力,能使我们更好地把握新中国发展的历史脉络和未来走向。


新中国成立70周年:科学社会主义在回应中国人民期待中日益走向成熟……………………………………谢浩(28)

摘要:社会主义在人类历史中浩浩荡荡行进500余年,最终在东方的中国彰显出其强大生命力,在中华人民共和国70年的发展进程中日益走向成熟,其根本原因在于: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近年百来紧紧抓住并持续回应和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待这一关键。一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充分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追求;二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为社会主义中国提供了统一的目标引领;三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能够使中国人民在攻坚克难中持续推进伟大事业。因此,当中国不断接近完成国家富强、人民富裕的历史任务之际,中国共产党需持续抓好发展生产力、不断增加人民福祉这一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在以人民为中心的伟大事业的创造中把社会主义的制度优越性与人民的美好生活期待紧密结合起来。


哲学


论维特根斯坦“家族相似”概念的关联性维度……………………………………焦卫华(35)摘要:“家族相似”概念是维特根斯坦后期用语言游戏显示生活形式路径的关键一环。与安乐哲强调关联性语言对理性语言的对抗一样,“家族相似”概念通过语言游戏本身的关联性特征的隐喻性诉说,暗示了语言游戏间的动态性、平面性、秩序的模糊性、选择的具体性、自发性、自然性、非反思性等关联性维度。通过对这种关联性维度的澄清可以看出,“家庭相似”是维特根斯坦后期反对传统语言观,以综观的视野对抗分析视野和形而上学思维、返回生活的原始生动性和人的本质丰富性的核心概念。


21世纪金融化世界:实现美好生活的精神困境及其“爱智”向度……………………………………申唯正(41)

摘要:古往今来,人类追求美好生活的外在标准虽是动态变化的,但美好生活的本质内涵是相对不变的,美好精神生活是其重要维度。21世纪金融化世界实现美好生活面临三大挑战:一是全球贫富差距拉大;二是全球公共债务急剧膨胀;三是全球生态环境恶化。实现美好生活迫切需要解决三大精神困境:其一,物欲的膨胀与精神的贫困;其二,智能工具化与精神的幻化;其三,财富的符号化与精神的“新蒙昧”。实现人类美好生活,需要对外化生命进行“精神扶贫”,实现金融创新与实体存在的有效融合,用人类精神潜能去化解和超越物化世界与精神世界之间的鸿沟,更需要弘扬人类“爱智”向度的“和合精神”。


对城市历史维度的探索:黑格尔的城市观及其启示……………………………………吴伟

摘要:作为一种研究方法,“同义反复”把城市发展的集聚性结果作为逻辑起点,实际上是把历史等同于时间的连续性与不可抗拒性,从而导致城乡关系的先验对立、城市的理想建构与城市观之间的断裂等理论困境。黑格尔以家庭、社会需要和交往活动作为城市产生的历史前提,摆脱城市的经验表象,进而将城市历史之维上升为对城市本质的把握。在黑格尔历史之维的城市观中,权利、义务、正义与权力的碎片化表象中含有内在整体性的统一,城市的流动性、差异性和包容性也在历史的考察中逐渐显现。虽然黑格尔城市观的历史维度最终消融于绝对精神,但是它给予了城市研究以重大的方法论启示,实现了对“同义反复”研究方法的扬弃,揭示了城市文明史与人们历史交往活动的同一性。


法学


改革开放40年我国民事管辖立法的回顾与展望……………………………………王次宝(56)

摘要:改革开放40年,我国的民事管辖立法先后经历了初创期、发展期与深耕期,实现了该领域立法从无到有、从有到全和从全到细的跨跃式进步,总体上满足了民事司法实践的需求,但也存在不小的提升空间。以管辖类型为线梳理我国的民事管辖制度,可以发现不少深层次的结构性问题依然存在。结构性调整将是我国今后民事管辖立法深化改革的方向。具体来讲,级别管辖改革的重心应置于调整上下级法院职能的划分上;地域管辖改革的重点应放在传统二分制架构的恢复上;专属管辖改革的核心应是进行“专属广义化改造”;协议管辖改革的取向是应为更加尊重当事人的选择权。


我国农业转基因产业中反垄断法的适用困境与解决对策……………………………………王珏(66)

摘要:农业转基因产业的发展为农业生产效率提高、农业产业升级,以及粮食、环境等问题的解决做出了巨大贡献。与此同时,掌握大量农业转基因核心技术的少数跨国转基因巨头也利用技术、资本等优势逐渐形成了寡头垄断的局面,农业转基因产业市场竞争亟需反垄断法予以规范。我国农业生产管理长期以来主要靠产业政策调整,反垄断法立法不足,导致反垄断法在农业转基因产业中的适用遭遇种种困境。我们应当在宏观层面明确竞争政策的主导地位,坚持以竞争政策为导向,利用竞争法律规范和相关法律制度,在促进产业竞争的同时保护产业安全与发展;在微观层面上应深化相关领域立法,注重化解实践中执法困难的局面,为反垄断法在农业转基因产业中的适用提供保障。


公共管理


论PPP项目咨询机构的制度规制……………………………………王聪(75)

摘要:咨询机构在PPP模式推进过程中不可或缺,客观、中立的咨询机构能够辅助政府科学决策,促进项目规范运作,推动实现公共利益,有利于PPP模式可持续发展。目前我国咨询机构制度体系中市场准入制度、客观性保障制度、责任制度、监督制度等存在缺陷,导致实践中出现咨询机构市场准入竞争不足、缺乏客观性、服务质量较低等问题。应以激励性规制为基本要素,建立咨询机构强制入库制度,增加竞争主体,通过明确咨询机构法律地位和建立双向评价制度增强咨询机构的独立性,引导良好市场秩序的形成;以约束性规制为重要补充,完善绩效考核制度、项目咨询机构责任制度和监督制度,提升咨询机构服务质量。


河南自贸区涉外警务存在的问题与优化路径……………………………………陈婉颖(84)

摘要:河南自贸区在带来经济增长红利的同时,也衍生出了诸如非法入境、刑事犯罪、非法就业、恶意逾期居留等问题,这扰乱了正常的出入境管理秩序。法律体系不健全、管理机构交叉重叠、风险防控措施不到位、警务力量薄弱、执法水平不高,是目前河南自贸区涉外警务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借鉴美国、日本等国涉外警务工作先进经验,河南自贸区应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体系、理顺管理体制、加大科技投入、重视人才培养、优化“单一窗口”制,以改进自贸区涉外警务工作,推进自贸区持续健康发展。


经济与管理


产业新城对我国县域产业转型升级的影响机理与路径研究……………………………………刘珂,乔钰容(90)

摘要:产业转型升级是我国县域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目前我国县域产业转型升级存在科学统一规划缺乏、政企角色定位模糊、高端产业引入盲目、产业配套不够完善等问题。产业新城作为一种区域开发新模式,其运营可为县域产业能级提升赋能:科学的产业规划引领县域产业协同布局,高端要素资源的高效率配置促进产业能级提升,产业集群培育为产业转型升级注入新动能,城市品质提升为产业转型升级增添新活力,完善的配套服务功能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保障。科学合理进行产业定位,深化要素供给侧改革,培育现代产业集群,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提供全流程产业服务,是推动我国县域产业转型升级的路径。


高质量发展背景下产业新城土地利用效率提升研究……………………………………陈昱,朱梦珂,苏旭阳(97)

摘要:产业新城是我国稳增长、调结构的重要引擎和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抓手。转变用地主导功能,集约高效利用土地,重视生态安全保护,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是高质量发展对我国产业新城用地提出的新要求。目前我国产业新城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发展理念滞后,土地利用效益低下,市场化程度不高,土地利用规划不合理,政府监管不到位,以及产业层次不高等。借鉴瑞典、新加坡、都柏林等发达国家或地区的具体做法,可从积极调整城市建设和土地利用的理念和方式、实施更加细化的密度分区管控、充分发挥容积率激励的杠杆手段之作用、大力推进土地混合复合利用、优化土地利用全生命周期监管等方面着手,提升我国产业新城土地利用效率。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产业新城促进我国城市科学发展优势与理论实践价值……………………………………张云超(104)

摘要:产业新城是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以人为核心、以产业发展为基石、以产城融合为特征的城市发展创新模式。产业新城坚持推动产业发展和完善城市功能并重,通过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市场化的运作手段、一体化的运营服务,促进人口、资源、环境与城市协调发展,有效化解城市发展中存在的公共设施不配套、公共服务跟不上、社保体系不健全、治理体系不完善、生态环境被破坏等问题,实现城市发展模式创新、社会服务水平提升、民生社保体系完善、城市生态文明进步,在推动区域产业转型升级、经济实力快速提升的同时,有力促进城市科学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在一定程度上引领新时代我国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方向。


河南自贸区高质量融入“一带一路”的问题与对策……………………………………齐爽(111)

摘要:河南自贸区自建立以来,积极谋求经济要素的有序自由流动和与市场的深度融合,不临海、不沿边的河南正成为全国内陆地区对外开放的新高地。河南自贸区要高质量地融入“一带一路”,仍存在进出口贸易伙伴过于集中、创新体制机制不完善、进出口外贸发展评价体系不健全、贸易政策与监管措施不完善等问题。未来,河南自贸区要实现高质量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应从主动融入国际分工体系,积极拓展贸易伙伴;加大科技创新力度,筑牢高水平要素驱动力;进一步提升营商环境,完善外贸发展评价体系;深入探寻贸易政策制定,不断完善各类监管措施等方面着手。


外国语与跨文化交际


汉语母语者的英语可理解性研究及其教学启示……………………………………陈文凯(118)

摘要:作为世界上应用最广泛的一种语言,英语在国际交流中起着重要作用,其可理解性已日渐成为研究热点。可理解性作为个核心话题,既是英语语音教师和相关研究人员应高度重视的一个问题,也是一个容易引起争议的话题,要因人因地因交际环境制宜。应客观分析英语的多样化与发展趋势,转变英语语言观与语言教育理念;处理好英语母语标准与可理解性、英语母语标准与通用语共核、英语发音的可理解性与准确性之间的关系;坚持语音能力培养的多元化原则、可理解性底线要求原则和规范化原则,增进英语学习者的英语全球化意识和“中国英语”自信,以有效提高英语语音能力培养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智能环境下华夏文明资产外宣翻译的本体导向研究……………………………………杨友玉(127)

摘要:随着智能互联网、人工智能等现代先进技术的发展,机器翻译引擎要具备网络共享功能、自动记忆功能、术语管理功能和双向互译功能。智能外宣翻译肩负着传达文化信息和塑造国家形象的使命,较一般翻译更注重综合翻译功能和外宣效果,这需要大量的体现中国特色、传播中国声音的外宣资源库。华夏文明资产本体蕴含本土特色资源,通过领域本体重用和反复迭代,可以不断丰富和扩充华夏文明资产本体库,给外宣的语义分析提供结构化、形式化的专业领域知识,提升人工智能翻译的语义理解力和翻译准确率。因此,外宣译界应构建特色本体库、本体描述语言与本体翻译模型,对华夏文明资产外宣翻译的本体导向研究发挥建设性作用,推动华夏文明资源外宣翻译工程建设,提升中华文化软实力,扩大我国的国际影响力。


中原文学在韩国的译介与传播研究……………………………………苏姗姗(133)

摘要:中原作家群是当今中国文学力量的重要组成,是中原文学创作的主力军。乡土是中原作家创作的精神源泉,也是韩国研究中国文学的重要关键词。拓展中原文学在韩国的译介与传播,有助于推动海外接受中原文学,让中原文化大放光华,让中原更加出彩。当前,中原文学作品在韩国的翻译出版处于被动选择的状态,主题大多围绕都市与乡村,数量尚构不成规模,缺乏由海外文学经纪人队伍构建的专业海外推广渠道,中原文学影视剧的传播受众要远大于纸质图书的接受群体。促进中原文学在韩国的传播,应加强政府主导下的“中原学”文化建设,通过加大资金投入与支持力度,制定具体的“中原学”发展战略,推出系列的对外译介工程,结合新媒体等渠道打造优质的省级交流平台,大力促进文化产业与中原文学在韩国传播的产业链接。同时应推进中原文学作家群的品牌建设,加强文学创作内功修炼,建立中原文学经纪人队伍。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名与实——兼论术语翻译中的语义考证与策略考量……………………………………赵祥云(139)

摘要:语义考证和语义选择是术语翻译的一个重要步骤,是确保译文准确性的必要前提。“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是当今国际学术研究中所使用的一个重要术语,其对应的中文译文是“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考证、探源和对比“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语义范畴,发现现有译文存在语义考证和语义选择缺失的问题。术语翻译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每一个术语的翻译都不可轻易为之,译者在进行语义考证和语义选择的同时,还要选择有针对性的、正确的翻译策略,力求做到语义等值,兼顾文化功能对等,采用多元化的翻译方法。


高等教育


德国工匠精神的起点: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以德国巴符州职业教育为例……………………………………齐云龙(147)

摘要: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是指私办企业和公立学校各为一元、合作培养专业技能人才的职业教育制度。该模式以健全的法律法规为制度保障,以精准的专业设置为资源保障,以师资建设和严谨的过程监控为质量保障,以畅通的职业上升通道为发展保障,因而获得了极高的社会认可度。该模式具有强调职业岗位整体性能力培养、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科学衔接、注重工匠精神的潜移默化、注重培训结构层次的多样化,以及重视政府、企业、学校的平等合作等鲜明特色。其不贪大、做精做专,不求快、质量第一,以及不旁骛、忠诚度高等办学理念在实施中得到潜移默化的代代传承,成为德国工匠精神的起点,在专业设置、教学模式、过程管理、校企合作等方面为我国职业教育提供了有益启示。

社科版2019年第5-6期目录.pdf社科版2019年第5-6期正文.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