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报编辑部
|
首页  学报出版  社会科学版出版

《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6期(全文下载见附件)


发布部门: 学报  发布时间: 2018-12-29  浏览次数: 564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道路

美好生活的内涵及其生成逻辑——基于马克思人的解放理论……………………………………马俊峰,王斌(1

摘要:将美好生活置于马克思人的解放理论的视域中来考察,是深入探讨美好生活意蕴的前提性根据。马克思从“现实的人”出发,深刻阐释了人的劳动能力的解放、人的社会关系的解放、人的个性的解放三种解放样态。基于此,美好生活则是人在从事对象化实践活动中所呈现出的一种完美和谐的发展状态,本质上是人的全面解放在现实生活中的极致展现。相应地,这也从根本上规定了美好生活生成的三重逻辑指向,即人民创造性劳动的生成性逻辑、确立绿色发展价值观的思想性逻辑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同构性逻辑。明确美好生活的丰富内涵与生成逻辑,有利于人们为达成美好生活的理想图景选定理论坐标和实践路径。

人的全面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要义……………………………………金建萍(10

摘要:马克思以“现实的人”作为前提和出发点,以社会整体为考察和研究对象,在对现实的批判中确立对人的发展问题的理论论证。人的全面发展的价值理想彰显了马克思社会发展观的人文关怀向度,每一个个人只有通过自身实践活动才能不断生成为人。根据马克思这一思想,立足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从人的全面发展的向度来思考和解决新时代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与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这一主要矛盾,在继续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大力提升发展质量,更好地推动社会全面进步,这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要义。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消除束缚人的发展的制度弊端,解决民生短板,坚持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健全公平优质的教育体系,是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路径。

哲学

对消费主义生活方式的生态批判……………………………………崔龙燕,石秀秀,黄娟(17

摘要:生活方式作为人的存在方式,既以生态环境为基础和前提,又对生态环境产生重要影响。工业文明时代,消费主义生活方式占据主流,它主张通过无限度消费物质产品来追求高人一等的精神感受和社会评价,这实质上是一种异化消费的生话方式。福特主义的生产模式、消费主义价值观念、大众传媒和跨国公司,分别是消费主义生活方式形成的经济基础、思想根源和重要条件。消费主义生活方式是造成今日地球生态危机的主要根源。建设生态文明是一场涉及生活方式的革命性变革,生活方式的绿色转型是绿色发展的基本要求。与工业文明的消费主义生活方式决裂,构建简约适度、绿色低碳、健康文明的绿色生活方式,是迈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的必然要求。

格伦德曼对“支配自然”观念的阐释及其理论价值……………………………………崔玉娟(26

摘要:格伦德曼反对西方绿色思潮对“支配自然”观念的批判,洞察到近代理性主义哲学二元对立的理论缺陷是“支配自然”观念遭受批判的根源所在,在恢复近代理性的形而上学内涵的基础上,将支配自然解读为以理性为指导、以遵循自然规律为前提、以人的利益为参照的利用自然。这就驳斥了那种将“支配自然”观念视为生态危机根源的错误观点,论证了“支配自然”观念作为解决生态问题的出发点的合理性。由此出发,格伦德曼通过将支配自然与共产主义联系起来的方式对马克思的“支配自然”观念进行了有力辩护,认为马克思把支配自然视为人类力量完全释放的前提和基础,把共产主义视为人对自然的合理支配达到顶峰的社会。格伦德曼对于“支配自然”观念的这一独特阐释,为现代社会发展生产力奠定了哲学基础,开启了以人类中心主义为价值立场的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新时代,论证了马克思主义的当代性。

城市社会的发展范式及其未来走向……………………………………吴伟(36

摘要:社会发展、人的发展体现为城市发展,推动城市发展的动力有不同的形态,从而形成不同的城市发展范式,各个范式之间的纠缠又生成城市发展的一般范式,如“资本—政治—社会”“情感—历史—文化”“科技—人文—生态”等。随着我国城市的不断发展,城市问题、城市矛盾的日益突出引发人们对城市发展的反思。要发掘中国特色城市发展的根基所在,把伦理范式、有限范式等融合进中国特色城市发展的总体性范式,则需要构建以包容性、兼容性与公共性为基调的城市空间与城市制度,构建与中国特色城市社会相适应的历史文化,以有限范式的自觉合理应对中国城市社会发展所面临的代价与风险选择,以“此在单元”的微观视域推动中国城市社会发展,树立以城市的未来引领中国城市社会发展的实践理念与实践意识。如此,才能以城市命运共同体打开城市的未来。

公共管理 

新时代社会治理系统的共建与共治……………………………………纪德尚(45

摘要:新时代创新社会治理,需要以系统治理的方式来治理社会。系统治理是在党的领导和政府主导下多元主体合作共建、协同共治的社会治理方式。多元主体的合作共建是推进系统治理的现实基础,重点是解决多元主体合作的系统建构问题。推动多元主体从共建到共治,关键是创新社会治理、改进社会治理方式,重点是解决多元主体良性互动和协同运行问题。通过社会治理系统的共建共治,可构建新形势下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多元主体合作共治新格局,实现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目标。

运动式治理的动员技术探究——以X县开展“五水共治”为例……………………………………王再武(54)

摘要:运动式治理在社会治理中广泛存在,它是在常规治理机制失效的背景下为应对治理过程中遇到的重大和刺手问题而开展的突出性治理运动。动员技术是运动式治理有效开展的必备要素,通过对浙江省X县“五水共治”案例的分析可知,地方政府实施运动式治理的动员技术主要包括:(1)以政治挂帅克服运动式治理的阻力;(2)以文山会海突显政府的高度重视与治理运动的顺序推进;(3)以项目化运作获取各方的支持;(4)以运动式宣传树立典型、营造氛围。运动式治理虽然有效,但并非社会治理的常态,从长远来看,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才是社会治理机制的发展目标。

高等教育

 “人工智能+”时代的教育变革路向研究……………………………………周文娟(62)

摘要:人工智能技术是实施“人工智能+教育”的先决条件。它在通过收集与解释信息来感知和描述事物方面具有认知、预测、决策和集成解决四项功能,影响和规约着今后教育改革的实现方式与发展路向。人工智能在产生碎片化学习与深度学习、催生与之对应的认知理论、代替教育者完成程序化重复劳动、促使教师职能转变、倒逼学科设置优化等方面,直接影响教育变革。当前“人工智能+教育”的变革路向,应以互联网思维整合全球优质教育资源,以实现扁平化连接,使教育变革服从于经济全球化创新人才培养定位,进而就课程设置、教育资源、教育模式、技术平台、学习机制、教学评价和教育管理等方面,展开教育系统的全方位重构。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形势与政策”课的思考……………………………………孙杰,俞海洛(71)

摘要:“形势与政策”课是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新时代国内外形势的核心课程,是第一时间推动党的理论创新成果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的重要渠道。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既为“形势与政策”课教育教学提供了思想指引,也为其提供了丰富的教学素材。推动这一思想融入“形势与政策”课,是顺应时代发展的现实需要,是创新“形势与政策”课教育教学的迫切需要,是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必然要求。当前,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形势与政策”课亟待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形势与政策”课教学设计中,如何利用第二课堂提升学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获得感,以及如何创新教学方式方法以增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吸引力与感召力。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形势与政策”课,应深刻领会其精神实质,设定和优化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式方法,丰富第二课堂。

课程思政”的内在价值与实践路径研究……………………………………刘欣(68)

摘要:“课程思政”的内涵是:课程承载思政,思政寓于课程。“课程思政”是新时代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是实现全程育人、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关键。“课程思政”应始终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教育的根本任务,秉持大局意识,深挖各专业各学科的育人价值,形成课程整体育人的联动效应,促进大学生全面成长成才。“课程思政”的关键在于如何将其宗旨加以实践,将其内在价值充分彰显,以达到最优的育人效果。当前,推进“课程思政”的顺利实施应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一是统筹协调育德与育才,树立德才并进的观念;二是教师应严格要求自己,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三是立足育人使命,覆盖所有课程,构建完善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

经济与管理

保费补贴认知度、邻里效应与农户参保决策的实证研究——以河南省种植业保险为例……………………………………李琴英,陈珂,陈力朋(82)

摘要:农业保险是我国农业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农业保险发展水平及其影响因素是构建农业经济体系的基础,也是我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迫切需要。通过建立OrderedProbit模型,实证分析农户对种植业保险保费补贴政策的认知度与邻里参保状况对其参保意愿的影响,发现:保费补贴认知度、邻里参保状况,均对农户参保决策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即农户对保费补贴政策认知度越高,农户越倾向于购买种植业保险;在邻里踊跃参保的情况下,农户购买种植业保险的意愿会更高。有鉴于此,为了提高农户的参保意愿,建议加大种植业保险保费补贴政策的宣传力度,拓宽农户获取信息的渠道,提高农户对种植业保险的认知度;建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农户相结合的模式,以发挥新型农业主体的引领作用。

基于VRIO框架的知识链知识优势研究……………………………………王新庆(90

摘要:组建知识链的目的是为了获得知识优势。基于VRIO分析框架,可以看出,价值性知识是知识优势来源的基础,稀缺性知识是知识优势来源的关键,难以模仿性知识是知识优势来源的保证,组织是知识优势形成的条件。提升知识资源的价值性,控制知识资源的稀缺性,确保知识资源的难以模仿,提高知识链组织管理水平,是知识链知识优势的实现方式。知识链获得知识优势的同时,应建立知识创新预警机制,并克服模仿性悖论,以便及时调整战略维持知识优势。

河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专利能力提升的检视与思考……………………………………王晓辉(97

摘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明专利状况,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科技创新实力与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指标。然而,透视河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现有专利状况,发现,河南省的创新能力一直在全国排名的中后段徘徊。虽然从绝对数量上看,近年来河南省专利数量有较大的提升,但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与河南省GDP在全国的位次不相称,发明专利比较优势不明显,发明专利授权量严重不足,存在着专利政策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黏合度不高、专利布局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融合度不够、自主核心专利技术缺乏、专利运用能力有限,以及专利人才储备不足且分布不均衡等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河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河南省应着力于将专利政策应对接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对专利进行前瞻性布局,提升核心专利技术的自主化水平,同时,实施专利运营能力提升工程,构建知识产权驱动型的创新发展人才体系,从而推动河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金融助推广西特色小镇建设的对策研究……………………………………王伟,蔡幸,黄巍华(103)

摘要:特色小镇作为经济新常态下供给侧改革的重要抓手,已成为国家和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但建设和发展特色小镇离不开金融的支持。基于资金均衡、数量均衡与固定资产投入配比三种路径研究预测广西轻、重资产型特色小镇建设,发现广西特色小镇建设的资金需求巨大。当前广西特色小镇建设投融资程序繁琐、地方政府财政实力偏弱、融资渠道偏窄,特色小镇建设项目自身收益性低、风险性大等,是广西特色小镇建设面临的主要投融资问题。广西应做好顶层设计,科学界定政府职能,优化特色小镇投融资扶持政策,统筹整合各级财政资源,加大银行等金融系统对特色小镇建设投融资的支持力度,构建特色小镇建设项目多元投融资体系,以解决特色小镇建设过程中所遇到的资金瓶颈问题,推动特色小镇持续健康发展。

2018年第6期目录.pdf2018年第6期正文.pdf2018年总目次.pdf


郑州轻工业大学 学报编辑部版权所有 设计开发:郑州轻工业大学信息化管理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