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公告

《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3期(全文下载见附件)

发布者:学报编辑部发布时间:2020-07-12浏览次数:376

疫情防控专题


以人民为中心的防疫理念与方式……………………………………黄家裕,徐炜杰(1)

摘要: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推进全方位防疫工作。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是党对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防疫理念的生动诠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防疫理念,就是在防疫全过程始终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充分尊重人民意愿与需求。这突出体现在不惜一切代价救治尽可能多的患者,扶持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依靠人民和社会组织的防疫资源和力量,及时回应和满足人民的现实生活需要方面。从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角度推进防疫,必须坚持以人民战争方式推进防疫,具体表现为在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组织动员方面的优越性,依靠人民群众的主体力量,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布局联防联控、群防群治的防疫战线,打赢疫情防控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从源头治理角度深入防疫,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和谐理念指导防疫工作,即在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原则的前提下进行防疫,在坚持人和人之间和谐原则的前提下进行防疫,以和谐理念涵养人的自然观和社会意识,以和谐理念引导人的实践活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促进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和谐,具体可以通过推进和谐防疫的教育,完善和谐防疫的制度法规,推进防疫常态化制度化。


疫情防控下的脱贫攻坚战……………………………………吴宁,宁甜甜(9)

摘要:2020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突如其来的疫情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带来新的挑战:一是产业扶贫项目短期内影响就业和脱贫效果;二是疫情导致脱贫人口返贫、贫困边缘人群陷入贫困;三是基层干部脱贫抗疫工作强度加大。脱贫攻坚任务没有退路和弹性,应坚持防疫与脱贫“两手抓”,创新疫情影响下的脱贫攻坚路径:一是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二是加大产业扶贫力度;三是借助消费扶贫抗疫;四是注重激发脱贫内生动力;五是发挥基层党组织在战“疫”脱贫一线的优势;六是兜牢贫困人口保障底线。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和脱贫攻坚战,有助于凸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彰显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理念,展现中国负责任的大国形象。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道路


试论列宁关于文化建设的原则与方式……………………………………朱宗友,刘凯(18)

摘要:苏俄文化建设必须遵循什么样的原则与方式,这是列宁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时面临的必须回答的问题。从领导力量看,列宁提出文化建设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之所以强调加强无产阶级政党对文化建设的领导,是因为在他看来这是保证文化建设的社会主义方向的必然要求,有助于抵制无产阶级中旧文化的偏见与恶习。党对文化建设的领导,主要是思想、政治和组织领导。从经济、政治、文化之间的关系看,列宁提出文化建设必须坚持经济、政治、文化一体化推进。他认为经济和政治的变革是文化变革的先导,文化促进政治和经济建设。他还强调文化建设的革命性,并把这种革命作为文化落后的苏俄建成完全社会主义的必要条件和基本标志之一。从文化建设队伍来看,列宁主张利用资产阶级专家为苏俄社会主义建设服务,同时提出要培养无产阶级自己的知识分子,从而体现了利用和培养相结合的文化建设原则和方式。


美好生活需要的价值期许与实践逻辑……………………………………杨琼(25)

摘要:美好生活需要是主体依据客观生活世界而生成的对幸福的召唤及期许,是未来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现实前提,充分彰显了人的需要的全面性和丰富性。美好生活需要以马克思主义历史进步论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为理论前提和信心支撑,展示了中国人民实现美好生活需要的理论自信和道路自信。面对新时代社会发展的现实,美好生活需要的价值理念与现实选择之间依然存在着差距,因此,应直面社会主要矛盾,探索美好生活需要得以满足的现实途径,注重生活方式实现对美好生活需要的样态追求,以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推进美好生活需要的意义实现。


经济与管理


基于文献计量学方法的城镇化研究进展与热点分析……………………………………崔新蕾,王丹丹(32)

摘要:基于文献计量学方法,结合知识图谱分析方法,以CSSCI数据库收录的文献为数据源,对文献的时间分布、作者与研究机构、关键词词频与聚类等进行梳理,揭示国内城镇化研究的进展与热点。分析得出国内城镇化研究的热点主题为城镇化的动力源、城镇化的城乡协调发展问题、城镇化的测度、城镇化过程产生的经济资源环境矛盾问题,以及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结合十九大报告和我国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态势可以看出,城镇化的测度、城镇化与经济发展、农民工市民化、城乡协调发展、城镇化质量仍为未来城镇化研究的热点。


WTA郑州站赛事对河南省体育产业和多元化相关产业发展的影响研究……………………………………蒋克(40)

摘要:2019年女子网球国际赛事即WTA赛事落户郑州,成为目前河南省网球界唯一的国际性赛事,这必将有力地助推河南体育产业和多元化相关产业的发展。运用文献分析法,从集中效应、分裂效应和辐射效应考察网球WTA郑州站赛事的举办对河南省经济发展的影响,发现:WTA世界巡回赛落户郑州,在集中效应方面,将能够由政府投资拉动河南(特别是郑州)经济,提高赛事期间体育产业和周边相关经济产业的经济效益;在分裂效应方面,将促进全民健身、网球产业链提升和体育产业发展;在辐射效应方面,将提升河南省综合实力、促进旅游产业和第三产业发展。


出版与传播


《汉字学新论》中的编校错误例析……………………………………郑新安(44)

摘要:李运富的文字学专著《汉字学新论》,在继承传统汉字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不少新论,在学界颇得好评。但在编校方面存在失当之处,主要包括:语法错误、用词错误、用字错误,以及编排体例不统一。在此逐一进行分析,并提出修改建议,以期对这部影响较大的学术著作有所补益。


当前我国中小学教科书中的农民形象研究……………………………………欧阳明,杨晓琴,桥美幸,赵星星(49)

摘要:一国中小学的教科书是培育国民的知识体系、价值体系、思想意识的特殊的出版物,是国民教育读物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亦不例外。通过研究发现,人教版第10套中小学教科书中出现农民形象的课文占课文总数的一成多,占比较大,具有以下特点:主要以群体形式出现,多为男性;在时间上以现代农民形象为主,在国别上以中国为主,存在少量外国农民形象且主要为俄罗斯农民;以积极的农民形象为主,负面形象为辅;淡化农民的阶级背景,着重构建社会地位平等的农民形象;主要通过“图文并用”、白话文、叙述的形式描述农民形象。可见,当前我国中小学教科书中的农民形象,是以知识为中心的信息客体与主体意识形态体系的有机结合物,体现了主流社会的价值观:在内容上,教科书在构建农民形象时是以主流意识形态和传统文化观为导向的;在形式上,出版主体对农民形象的建构是柔性的,其对培养的学生呈现出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特点。


十二支汉字文化隐喻的字理探微……………………………………刘海景,王伟(60)

摘要:干支纪时法是上古先哲对华夏文明和人类文明的巨大贡献,其架构严谨、精妙、科学,具有丰富的文化意蕴,指代地支月建的十二个汉字与对应的月份有着深刻的文化联系。依据字理、二十四节气和《易经》卦序发现,十二地支不仅是古代的纪时符号,还暗含着万物生长荣枯与人类生长壮老的文化内涵,阐释了万物循天地大道、在自然时空中生生不息与循环往复的道理与规律,与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的哲学理论相契合。


法学


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的确定……………………………………郑永红(66)

摘要:对农村集体土地进行确权登记,须先明晰其主体。我国现行法律在该方面的规定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对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和行使主体的规定不明确,对农民集体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界定不清晰。已经实施的《民法总则》虽然没有明确农村集体土地的所有权主体,但是规定了村民委员会和村民小组的补缺主体地位,已公布的《民法典》物权编对此没有作出改变,事实上维持、肯定了《民法总则》的规定。为此,我们建议:在之后出台的单行法或法律解释中,在共识的基础上确定农村集体土地的所有者为农民集体,农民集体通过民主程序可以设立具有特别法人资格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该组织类似于现代企业模式中的企业集团,而各种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或集体企业是其下辖的法人或非法人组织。


儒家五常思想视域下法治运行体系的伦理阐释……………………………………王晶宇(73)

摘要:传统儒家五常思想在汉代定型,其以阴阳五行理论为哲学根据、以儒家伦理思想为核心而形成体系。从法律伦理视角审视,五常思想强调法律的伦理基础,强调人的行为的道德原则。在不同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五常”中的仁、义、礼、智、信有其核心特点。在法治运行过程中,法律具有伦理指向,人的行为也具有伦理特征。由此,运用仁、义、礼、智、信的道德属性分析法治运行过程中的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和法律监督过程,能够找到当代法治运行的伦理特征。


刑事补强证据规则对错判无辜者案件的影响——基于苏格兰政府《废除刑事补强证据规则学术专家组报告》……………………………………赵飞龙(80)

摘要:错判无辜者是刑事诉讼难以摆脱的梦魇,其成因主要涉及证据因素、环境因素和认知因素三个方面。其中,证据因素是错判无辜者最具体的原因,导致证据潜在不可信的原因主要有环境污染、证人主观不能和证据客观不能三种。刑事补强证据规则的适用通过补充性目的论证,一方面能够以可靠性规则的形式限制法官任意释法;另一方面能够以原子模式中补充性的证明,要求限制整体主义中融贯性论证的可能性选择,即通过新增补强证据的独立证明来增强主证据的指向性,进而作出排他性的整体认定。


艺术空间


平遥段村传统堡寨式聚落的防御体系探究……………………………………黄若愚(91)

摘要:平遥段村堡寨式聚落以悠久的历史和庞大的规模成为平遥地区堡寨式聚落的典范,极具传统堡寨式聚落的一般特征,尤其是其防御体系的建构,“软硬兼施”,层级分明,体系完整。根据构筑性质和作用机制的不同,平遥段村堡寨式聚落的防御体系可分为两种,即以构筑实体为核心的实体层级式防御系统和以心理效应为导向的符号化防御系统。段村堡寨式聚落的空间层次非常明了,从整体到局部层层推进,依次设置外部整体防御、内部街巷防御和住户单元防御三层防御屏障,建构起一条清晰的防御脉络。段村堡寨式聚落的实体防御构筑无疑可以有效阻隔和抵挡进犯行为,而心理层面的符号防御举措所产生的虚像效应也能够给予住户莫大的心理庇佑,其通过堡寨形象符号对村落防御的宣示、风水意象符号对村落安全的铺垫、吉祥图式符号对村落昌盛的护佑、信仰崇拜符号对安居心理的支撑,以及建筑装饰符号对安康诉求的表达等所构筑的符号化防御系统,来辅助实体防御系统作用的发挥,从而形成了成熟的堡寨防御机制,在古代动荡的社会环境下为民众的安居提供了极大的保障。


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中虚拟现实技术应用问题研究……………………………………张冬宁(102)

摘要:虚拟现实技术作为一种突显沉浸性、交互性和想象性的新兴科技手段和信息传播技术,可以很好地对现实环境进行数字化模拟和存储,再现和创造本已消逝了的历史信息,而且还可结合互联网技术实现资源的全球共享。虚拟现实技术的这些优势与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中所强调的完整性、原真性、活态性和共享性天然地契合。目前,虚拟现实技术在我国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中的应用还处于起步阶段,宏观层面和微观层面均存在着许多问题。推动虚拟现实技术在我国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中的应用,建议采取以下措施:一是转变思想观念,勇于创新担当;二是强化政府主导,做好顶层设计;三是突破核心技术,解决硬件掣肘问题;四是重视因地制宜,提升软件内容。

社科版2020年第3期目录.pdf社科版2020年第3期正文.pdf